永久免费看www色视频_韩国黄色片._狠狠狠狠狠操_成年男人露蛋无遮挡

二建站群
銅鼓舞
信息來源:原創    發布時間:2019-02-15      發布者:admin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間

豆瓣網

QQ好友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75萬多人口,居住著漢、壯、苗、瑤、彝、回等民族。銅鼓舞主要在當地壯族、彝族中流傳。壯族銅鼓舞主要流傳于者免鄉、底圩鄉、者太鄉、珠琳鎮、舊莫鄉、那灑鎮,彝族銅鼓舞主要流傳于八寶鎮和黑支朵鄉。

銅鼓作為古代的一種器物,在云南分布很廣,晉寧石寨山與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銅鼓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及秦漢時期。廣南縣的銅鼓數量多、分布廣,不僅出土過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競渡鼓(石寨山型)、沙果鼓(萬家壩型)、沙國鼓(萬家壩型)等,而且在一些壯族和彝族村寨,至今還收藏著約45面傳世銅鼓,數量居文山州第二位。《廣南縣銅鼓舞之鄉調查報告》里詳盡記錄了這些銅鼓的名稱、類型、數量、所在鄉鎮及現在還在使用的民族。

銅鼓舞以用銅鼓伴奏而得名,壯語稱“攏尼”、“攏尼冬”、“攏嚀咚”、“攏英法”等。銅鼓舞為集體圓圈舞,舞者踏鼓點節奏逆時針起舞,每完成一組動作后齊聲吶喊,然后交換動作。壯族在春節、三月三花街節、六月六節時,舉寨擊鼓歌舞,平時在婚喪嫁娶、生孩子時也跳銅鼓舞,表達歡樂與祝福。在長期的傳承中,銅鼓舞大量融合吸納了生產勞動動作,如撒秧、拔秧、栽秧、紡紗、浣紗、織布等。那灑鎮貴馬村的銅鼓舞把一年四季的生產生活用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來,共有12套動作:正月“起步”即開始跳舞,二月開荒,三月撒谷種,四月栽秧,五月薅秧,六月薅棉,七月過“七月節”,八月打谷,九月織花布,十月釀米酒,冬月擺桌謝酒,臘月洗衣過年。

彝族銅鼓舞也多為原始狩獵采集、撒蕎烤火等生產、生活動作。演奏銅鼓時多為兩人配合敲擊,將銅鼓橫懸地面,用竹條敲擊鼓腰,鼓槌敲擊鼓中心,按一定節奏讓鼓發出不同聲響,同時用木盆在鼓腔內推拉,產生動聽的滑音、顫音效果。有的地方則加上了寬邊鑼,铓鑼、牛角號、牛皮鼓伴奏,樂隊有七八人。

銅鼓舞在廣南縣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淀與群眾基礎,有的村寨還保留著祭鼓儀式,可謂是活著的古代銅鼓文化。其演出活動經久不衰,多次參加省、州、縣的各種演出活動,影響較好,有一定知名度。


上一篇: 者太壯族傳統文化

下一篇:

Copyright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13005842號-2滇公網安備 53262702003023號
技術支持:奧遠科技
二建站群